首页 > 工作动态 > 中省之声 > 正文
高山仰止 风范长存
发布时间:2022-05-24 08:30

中共渭南市委 渭南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4日)

习仲勋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周年了。

2002年5月24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习仲勋与世长辞。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富平县淡村镇一户普通农家。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启蒙。13岁在富平立诚公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出狱后参与领导富平农民运动。19岁组织发动震动陕甘的“两当兵变”。

兵变失利后,习仲勋辗转返回富平,在这里找到党的组织,并从富平出发到照金找到了刘志丹和谢子长。此后不久,习仲勋又在组织的安排下返回关中,参与了渭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可以说,早在青少年时期,习仲勋就在渭河两岸的关中大地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在习仲勋76年的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带领红26军和陕甘边人民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在以后又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毛泽东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习仲勋先后任关中地委书记和绥德地委书记,为陕甘宁边区把守南北两大门,模范地贯彻和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所领导的关中分区和绥德分区也因此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分区。

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临危受命,与彭德怀一起领导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接连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为转战陕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小河会议后,习仲勋又与贺龙、林伯渠一起坐镇后方、组织支前、领导土改。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土改中,他提出的区别老区、半老区、新区不同情况制定政策和纠正“左”的偏向的意见,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

1949年1月,习仲勋与彭德怀、贺龙等在渭南白水县出席第一野战军第一次党代会并作报告。会后又从白水出发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习仲勋和彭德怀、贺龙并肩战斗,战胜了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他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从实际出发,正确地、积极稳妥地领导了西北地区五省的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反和“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等重要工作。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大胆而妥当地解决了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团结争取了一批少数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为巩固新生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恢复战争创伤,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2年9月,习仲勋告别大西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1953年9月后,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

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树立了为人民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

1959年,习仲勋受周恩来总理委托,赴西北五省(自治区)考察,在阔别家乡多年后,再次回到家乡,但一路所见所闻却让他高兴不起来,在这次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了“大跃进”的许多弊病,一些地方浮夸风严重,大炼钢铁不讲科学,办大食堂群众不满意,秋收秋种无人过问,并担心来年的农业生产会有较大问题。他将这些问题写成报告呈送国务院和党中央,在“大跃进”的狂热中保持了难得的清醒。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康生诬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8年4月后,习仲勋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他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拥护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政策,增强了团结,稳定了局势。他团结省委“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率先向党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利形势,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人文地缘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赞同。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习仲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5月24日,习仲勋魂归故里。人们至今仍然记得他老人家英灵返回故乡的那一天,十里八乡的关中百姓夹道相迎的情形。十七年来,故乡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怀念。

我们追思习仲勋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铸就“信仰坚定的革命理想”。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历尽艰险几经坎坷,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对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习仲勋在国民党的监狱中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那时正是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之中,没有随时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就不可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两当兵变”失败后,习仲勋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要千方百计找到党的组织,投奔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拿起枪炮继续战斗。

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刘志丹和习仲勋领导的陕甘边红军和陕甘边根据地与中央失去联系,他和刘志丹一方面积极派人与中央联系,一方面坚持武装斗争,深入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使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习仲勋从无畏惧,遭遇党内的“肃反”错误,习仲勋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信念。在刘志丹遭遇“左”倾路线迫害被关押之后,他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但却坦然面对,遭到逮捕关押和刑讯逼供,依然坚持真理,维护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创建根据地的正确路线。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习仲勋和刘志丹等同志被中央解救出来,立即又无怨无悔地投入新的工作。

我们追思习仲勋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943年,在全党普遍整风期间开展的审干过程中,对敌情作出过分的估计,把审干工作主要视为锄奸、反特斗争,并把一些干部上、工作上的缺点错误或历史上尚未弄清楚的问题,轻易地怀疑为政治问题以致反革命问题,并采取“逼、供、信”的错误方法,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抢救运动”为代表的反特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绥德师范半数以上的学生被打成敌特,习仲勋在调查研究之后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错案,坚持实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情况,为中央纠正“抢救运动”错误提供了依据。

1961年,为了纠正“大跃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指示。4月,经周恩来批准,习仲勋带领工作组到河南长葛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长葛调查的两个报告》。该报告经毛泽东批示,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全国,为纠正造成三年困难的“左”的错误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事例,体现了习仲勋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为共产党人树立起光辉的榜样。启示我们今天要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求真务实,踏踏实实把家乡的事办得更好。

我们追思习仲勋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厚植“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

习仲勋是走群众路线的楷模,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时期颁行的“十大政策”,在关中地区推行减租减息运动,在绥德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都是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利益着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习仲勋时时提醒自己“当好西北人民的忠诚勤务员”。在国务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以及主政广东后解决“偷渡外逃”问题,无不彰显了习仲勋的群众观念和人民情怀。

习仲勋始终关心百姓的疾苦,也同样关心家乡人民的冷暖,三年困难时期,他协助周恩来总理为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灾情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千方百计为受灾严重的地区紧急调粮,努力解决各地出现的饥荒。1961年,当他收到家乡反映灾情的来信后,寝食难安。他忘不了富平的人民群众在解放军挺进关中时对解放军的支持,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省出口粮交军粮。经周恩来总理同意,他向富平调运了一批粮食,帮助群众渡过难关,就这样他仍不放心,又写信给富平县负责同志,要求“把返销粮问题当大事来抓,要公平,不要让群众饿肚子。”

1978年复出后主政广东,看到曾经的鱼米之乡,百姓却解决不了温饱,这使他下决心要改变广东的面貌,走改革开放之路。归其根本,这仍然是心中装着群众,顺应民心,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追思习仲勋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无私无畏敢为天下先,锻造“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在习仲勋光辉的一生中,有两个最大的亮点,一是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一起领导和创建了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二是敢为天下先,向中央要政策,让广东采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率先向中央提出建立特区的设想,成为倡建特区第一人。

在照金根据地遭到敌军重兵“围剿”的危急时刻,危在旦夕之时,又传来刘志丹等率领红二团南下渭华失败的消息。生死攸关的时刻,习仲勋参与主持召开陈家坡会议,力排众议,坚持红军游击队不能分散,必须统一指挥,集中行动,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的方针。历史证明这次会议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形成的正确方针,对于加强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巩固和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重建红26军奠定了基础,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无私方能无畏。在经历16年磨难之后主政广东,习仲勋依然不改初心,面对举步维艰的复杂局面,勇于拨乱反正,大力平反冤假错案,并针对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一方面向中央要政策,另一方面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为创建深圳特区立下不朽功勋。

我们追思习仲勋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廉洁自律,传承“光明磊落的崇高风范”。

习仲勋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在他的身上既有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原则,又有中华民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本色。

习仲勋胸怀宽广坦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群众,他始终保持着农家子弟的厚重本色;对待同志,他宽严相济,一辈子没整过人,并敢于替坚持真理的同志撑腰壮胆、据理力争;对待党外民主人士,他以义相交、热情相助,被称为“党与非党交往的典范”。

1959年,中央拟提名习仲勋作为新增副总理人选,他得知后即刻致信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提出愿谨守原来岗位,恳请中央提名其他同志。中央安排他主政广东,他主动表态希望保留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韦国清同志的职务,自请担任第二书记。

习仲勋为政清廉、生活俭朴,穿衣吃饭从不讲究,住房年久失修不让粉刷维修,家具陈旧也不同意更换。对待家庭,他以身作则、严慈相济,言传身教树立优良家风,悉心教育子女做人做事,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作为留给子女的最宝贵财富。

习仲勋从西北调北京工作后,夫人齐心在中央党校工作,平常住在党校,周末回城里都是赶公共汽车,从来没有让司机接送过。

为了让子女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生活作风,习仲勋对子女总是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让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习仲勋和齐心鼓励子女多读书,孩子们上中小学了,都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以至当时国务院机关举办活动时,看见习家的几个孩子有人就说:“哪家孩子穿得最朴素,就一定是习副总理家的。”

由于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品格,即使在习仲勋受到错误处理,身处逆境,一家人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被生活所压垮。习仲勋在晚年曾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

习近平在父亲习仲勋88岁生日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习仲勋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他的英灵回归故里也已经十七年。庄严朴素的陵园里,青松翠柏蔚然成林,见证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习仲勋英灵归来的地方已是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无比珍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传承好、利用好,让习仲勋“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德,泽被后人,光照千秋。

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二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己任,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渭南经济发展实现了由总量突破到质变过槛的深刻转变,一个综合实力不断跃升、百姓生活更加富足的新渭南已经呈现在关中大地。

习仲勋曾经说过,“我们的任何一个纪念活动,都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

今天,我们追思和怀念习仲勋同志,就是要从他的革命事迹中追寻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从他的赤子深情中领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就是要从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中砥砺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勇气,就是要从他博大的胸怀和严格的家风中坚守共产党人的本色。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copyright 2017 渭南党史网
电话:0913-2126435 邮箱:weinandstx@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17014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