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旅游 > 红色旅游 > 正文
澄城县旅游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2017-08-09 15:33

澄城县旅游情况简介

澄城县地处陕西省渭北高原,洛河之畔,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澄城古为雍州之地,春秋属晋,汉名徵县,北魏太平年间始得其名,沿袭至今。全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人。其中耕地90万亩,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重点产煤县。

澄城基础设施完备,人文环境优良。西(安)侯(马)、西(安)延(安)铁路和阎禹高速公路、 108国道、秦202线、秦106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古徵大街气势恢宏,园区场景蔚为壮观,公园景色秀丽迷人,各式建筑鳞次栉比,休闲广场错落有致,绿化面积逐年增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电信网络覆盖全县。这里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既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壶梯翠柏和乐楼晨曦,又有全国首屈一指、叹为观止的民俗文物拴马桩石雕。深厚的文化积淀塑造了澄城人民“淳朴、勤劳”的秉性,“澄县老哥”美名远扬。

澄城位于渭北黄土台塬东部,黄龙山脉屏立其后,关中平原舒展于前,大浴河襟左,洛河水环右,山川景观更是天造地设,目前有国家3A级景区3处。自然景观主要有西河水生态区、龙首坝景区等;红色旅游壶梯山战役旧址、崖畔寨事件旧址、耿直陵园;人文古迹众多,有尧头窑遗址、城隍庙神楼、良周秦汉宫殿遗址、魏长城遗址和精进寺塔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龙首坝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为了更好地保护可移动文物资源而斥资1600余万建成的澄城博物馆,另外还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水莲古村和正在考古发掘中的善化居安东周古墓群。

澄城有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和澄城刺绣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远流传,有洪拳鼓、面花、手绘门帘、上刀山、砂器制作技艺和澄城鼓吹乐六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令人拍手叫绝,还有水盆羊肉、三翻饼、扯面等特色小吃百吃不厌。

澄城有水盆羊肉、麦子泡等特色小吃,有华元、商贸、世纪美辰、民生、友谊等多家大型购物商场,有腾辉、神州、乐楼、大秦四家旅行社,有华元大厦、新纪元大酒店、丰园酒店和澄合宾馆四家三星级酒店,有以龙王泉醋浴山庄和郭家庄樱桃庄园为代表的农家乐群,还有以尧头陶瓷、土织布、剪纸、皮影、面花等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形象点等诸多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足以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需求。



链接:

1.民俗文化:澄城刺绣、澄城黑瓷、澄城皮影戏、澄城面花等。



2.澄城特产:国绿苹果、澄城三翻饼、澄城土布。



3.澄城特色美食:澄城会斌水盆羊肉、壶山香(麦子泡)、澄城建奇旋面等。




壶梯山革命纪念地

壶梯山位于澄城县冯原镇北部,与黄龙山斜坡相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拔地而起,突兀孤立,山高96米,山顶海拔1200米,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壶梯山是澄城县北沿山一带的制高点。是连接陕北与关中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而上,两旁芳草鲜美,幼树成林,翠柏环绕,郁郁葱葱,山势巍峨,景色秀丽,不时有鸟儿盘旋而过,形成了一幅秀美的山间风情画卷,恍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清代诗人、澄城知县姚钦明游壶梯山时,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壶山樵子》:“一抹名山似海洲,拾薪穿露岂仙流。独呼明月陪幽赏,信步青天亦胜游,叱石聊成羊牧戏,烂柯应为棋局留。遥遥人世浮云外,万顷松风次第收。”足以看出昔日壶梯山已是风光独特、引人入胜。

山上有泉,林中有庙,过去每逢初一、十五。钟声、鼓声不断,在山谷中回荡。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庙会期间,人山人海,各种剧种汇聚在这里,各行业生意人也坐地为摊,招揽顾客。此时山间碧绿,山林青翠,鸟语花香,好一幅秀美的山间风情画卷。晴天登山远眺,一览澄城大地,千村烟树万倾田涛,尽现于眼底,山下地势开阔,庄稼遍野,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山河壮丽。

拾级而上,林木茂盛、一座座印有岁月痕迹的神洞,诉说着这里的烟尘往事。神洞内原有神像的底座仍然清晰可见,每层神洞都是绕山一圈,共三层,37座神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一、七月初三庙会期间,求签拜神者络绎不绝,各种剧目竞相献艺,山路两旁也挤满了商贩,特别热闹。接近山顶时,一座功德碑映入眼帘,背面刻有乾隆年间重修壶梯山庙时的碑记。站在翠柏环绕的山顶上极目远眺,一览澄城大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切尽收眼底。

走进壶梯山庙内,岁月的摧残已使院内的窑洞显得有些年代久远,正中间窑洞内的真武大帝和童男童女神像以及两侧窑洞内供奉的各路神仙塑像,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壶梯山上曾有过许多高大宏伟的庙宇,闻名遐迩。而关于壶梯山的由来在当地也流传着一个比较奇异的传说。说是很久以前有一百个狐仙从塞北飞往澄城的尧头地区,99个已降在了尧头,成为99个疙瘩,无量神点土成煤,使得尧头煤炭挖掘不尽。而最后一个狐仙经过黄龙山时,被无量一剑斩断左翅,跌落在这里,形成了壶梯山,无量神坐在山顶上,乐善好施,从此古徵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神奇的传说使壶梯山富有传奇色彩,战争的洗礼赋予了壶梯山更加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魅力。1948年8月初,我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元帅、王震将军指挥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壶梯山战役(也称澄合战役)。壶梯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敌人又多修明碉暗堡、矮墙和外壕,妄图负隅顽抗。二纵队在王震司令员的指挥下主攻壶梯山。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总攻从16时发起,经过75分钟的激战,突破重重防线,歼灭盘踞在壶梯山上国民党36师主力82团。英雄排长杜立海,捂着负伤的肚子,把胜利的红旗插在壶梯山的制高点。澄城游击支队积极配合部队作战。澄城人民踊跃支前,送军粮、筹马草、抬担架、救伤员,为壶梯山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此次战斗战果辉煌,一举歼灭了胡宗南三十六师主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向关中进军,解放大西北,打响了胜利的第一炮。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曾任西北野战军三纵队副政委、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理和兰州军区政委肖华,陕西省省长李庆伟等领导,先后登上壶梯山顶,凭吊当年的战斗遗址。

1994年,中共澄城县委把壶梯山战斗遗址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立碑纪念。1999年,壶梯山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直陵园

耿直陵园位于澄城县韦庄镇原畔村。陵园始建于民国12年(公元1923年),原占地面积7亩之多。文革期间挖坟掘墓,拆房毁物,被夷为平地。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由省委、地委统战部决定修复陵园。1983年,县民政局竖起了墓碑:中华民国陆军少将耿公端人之墓,随后圈了围墙,修了碑亭,翻新了山门,现有面积2亩,门内横挂宫葆成先生书写的“孙中山大元帅追赠陆军中将耿直陵园”牌匾。碑亭内有于佑仁先生书丹、党元凯撰文的纪念碑(耿端人少将纪念碑),此碑记述了耿直的一生事迹和牺牲经过,耿直陵园对研究辛亥革命陕西斗争史有较高价值。

1985年4月被县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畔寨革命旧址

崖畔寨位于澄城县赵庄镇沟西村西南,因在崖畔筑寨而得名。该寨北距上崖畔村650米,东北距沟西村3公里,东、南、西三面临大沟,北边仅有一条土路。由于该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末民初,县北沿山一带土匪猖獗,村民在此设险自卫,以后县北地主土豪多聚居此寨。

崖畔寨创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和民国时期重修,现有重修崖畔寨残碑及两次重修关帝庙的梁板作证。该堡寨内南北长500米,东西宽90-300米不等,总面积达100余亩。寨内北边筑有一道高大宽厚用夯土筑成的城墙,城墙高3.5-5米,顶宽2.5米,底宽5-8米,总长90米,中间的城门洞和城门楼用青砖、白灰建成。城门洞高3.5米,宽3米,长约8米,原有城门丢失,城门楼上有枪眼和瞭望台,该寨南边的城墙约30米长,高2.5-3米,顶宽3米,夯土筑成。寨内现有一座古庙-----关帝庙。庙内有泥塑神像,墙壁四周有精美的壁画和当地名人的书法绘画作品,像“王羲之十八鹅”和“陋室铭”等,至今保存完好,庙内还存有残碑、方砖等附属文物。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震撼中外的“西安事变”,我县爱国人士张绍安根据杨虎城的电令,重掌澄城保安大队领导权,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日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响应西安事变,12月21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和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也加紧了密谋策划,企图镇压群众爱国运动,在此情况下,张绍安、张鼎安等人研究决定立即举行保安大队起义,遂将保安大队200余名官兵和部分牺牲团团员及一些进步青年共300余人,连夜拉到崖畔寨,进寨后一面派牺牲团深入附近农村宣传组织群众,一面派孙苟娃、贾武祥分头去陕北和西安进行联系,听候省委和杨虎城将军的指示,12月30日凌晨3时许,盘踞在赵庄、刘家洼一带的土豪劣绅杨荣轩、王保坤纠集反动武装,勾结第42师柳子俊旅,疯狂攻打崖畔寨,地方武装收买内奸,里应外合占领了崖畔寨,在这次事件中张绍安、张鼎安等11位革命人士先后牺牲,这就是当时震憾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崖畔寨事变。这次事变影响深远,在陕西革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崖畔革命旧址不仅有历史文物价值,更有重要的革命纪念意义。


1985年4月该遗址被县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被县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超北故居

王超北,澄城县庄头村呼家庄人,1903年出生,1922年到江西南通医专学医,1923年转入上海大学读书,接受马列主义,从事革命。

1925革命年7月,他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赴延安开辟工作,创建了延安特别支部并任书记。1927年担任国民联军独立第二师政治处处长,驻澄城县寺前镇,积极筹备农民协会,为农民运动打了局面。1937年,当第二次淞沪抗战打响后,他只身进入上海,与地下党组织及时联系,在上海沦陷前夕,为华北抗日前线运送一列车军火。1936年春,他秘密为红二十六军转送电台一部。从1939年起,王超北在西安做地下工作,他负责成立了西安情报处,简称“西情处”,并任处长,直接由中央社会部领导。在王超北同志的领导下,西情处及时、准确地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关于国民党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情况,对保卫党中央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对解放大西北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他曾化名庞智,毛泽东主席说:“庞智是个无名英雄”,周恩来几次表扬他工作做得好,贺龙元帅说:超北同志的一个情报,抵得上战场上的四个师。他和另外一个地下工作者潘汉年同志被党内喻为地下工作的“南潘北王”。

解放后,王超北同志曾任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西安市公安局局长、中国国际旅行社副经理、对外贸易部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副理、顾问。1962年遭康生诬陷迫害,被冤狱达17年之久,1979年平反昭雪。1985年10月1日凌晨,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

王超北故居大门

王超北故居正面 高贤选于2010年6月8日拍摄

@copyright 2017 渭南党史网
电话:0913-2126435 邮箱:weinandstx@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17014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