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宣传 > 史海钩沉 > 正文
激战壶梯山 英雄美名传
发布时间:2021-09-23 10:05

素有“三辅之名城,冯翊之严邑”之称的澄城县,不仅是一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也是一方洒满了革命者鲜血和建设者汗水的红色热土。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澄合战役的主战场就在壶梯山,当地人更习惯于将此役称作壶梯山战役,有关这场战役的红色故事也广为流传……


韩德荣:裹肠再战捐躯身


韩德荣,1922年出生于山东临邑县孟寺镇韩家村。1948年8月7日黄昏,在壶梯山战役发起前夕,他所在的独六旅第十六团第二营第四连,担任扫除国民党钟松部所占领的1号集团工事的光荣任务。

韩德荣戴着钢盔,倒提着配有刺刀的步枪,腰里插了一圈手榴弹,整装待发。很快,他与同在尖兵组的几名战友接到行动命令。趁着夜色,他们五六个黑影冲过敌人的重力火点,冲到了敌1号阵地外的矮墙边。

“哪一个?”守候在矮墙内的敌人一声短促喊声,打破了黑夜的沉寂。敌人的机枪“哒哒哒”地吐着火舌,同时打出了3颗照明弹,把壶梯山上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紧接着响起了一连串的手榴弹、手雷爆炸声,尖兵组身旁冒起了腾腾的烟雾,火药味直冲鼻子。就在这一刹那,只见韩德荣飞脚一跃跳过矮墙。随后而来的战友们却被敌人的交叉火力网压制在矮墙外,动弹不得……

碉堡里的敌人发现有人越过矮墙,就疯狂回击。“轰!轰!轰!”手榴弹在韩德荣的附近旁密集响起。其中一颗手榴弹打到了脚下,韩德荣伤得不轻……他连着挣扎了好几次,都没站起来。原来肠子被炸出来了!他左手按住肚子,右手握着手榴弹,胳膊肘和双脚一起用力,艰难地向前爬行。20米……15米……10米……再有几米远就接近敌碉堡了。韩德荣拼尽全力,一连打出几个集速手榴弹。敌人的机枪哑了,他也被震昏了。

尖兵组其他战士趁机越过矮墙,随后是突击连“咚、咚”的跑步声和“缴枪不杀”的呐喊……

第四连顺利拿下敌人的1号集团工事!

昏迷中,在火把的照耀下,韩德荣感觉有人扶着他的头。许多同志围拢来了。指导员忙叫去找担架,卫生员急速上药。

“不要紧!”韩德荣挣扎地说:“指导员……我没有完成计划,对不起上级……同志们!”

“你打得勇敢!我们10分钟就占领了阵地,消灭了敌人。你是第一名!”指导员告诉了他胜利的消息。

“那你看,我够不够共产党员?”听到这一消息,韩德荣眼角闪过一丝满意,祈望着地脱口而出:“请承认我是共产党员吧!”

教导员含着热泪弯着身子对他说:“韩德荣同志,我们承认你是共产党员!你是模范的共产党员。这是你的光荣,共产党的光荣!”

在手电光的光柱里,韩德荣的军装和双手沾满了殷红的血。卫生员正在处理伤情的手在瑟瑟抖动着,韩德荣面色苍白,却在关照他:“别忙,慢慢来!”

过了一会儿,韩德荣看到到一个熟悉的面容。对,就是刘克明团长!

刘克明是匆匆赶过来看望自己的。此前,他和韩德荣有过两次短暂而难忘的交流,深知韩德荣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时时刻刻都盼望着能早日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韩德荣略带兴奋地叫道:“团长、团长,刚才……教导员已经宣布我是共产党员了!”他说话有些气短,但眼里闪着光芒……

当夜,第十六团相继攻下了敌2号、3号阵地,于次日发起总攻并大获全胜。独六旅第十六团第二营因率先夺取壶梯山前沿阵地,被第2纵队授予“首先胜利”锦旗。

裹肠再战的韩德荣,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遗憾的是他当时连籍贯也没有留下。

大概在牺牲两年后,父母才收到儿子阵亡的通知书(1946年韩德荣参加了渤海军区惠民独立团,其阵亡通知书当时被错寄至其家乡惠民县)。因记载信息错误,其家属当时并没有享受到任何荣誉,也没有见到有关战功的记载。

韩德荣,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


杜立海:“壶梯山歼敌第一功”


杜立海,1922年出生于四川省顺庆县。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北野战军独四旅第四连副排长、连长。

壶梯山战役前,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部与进攻壶梯山顶敌人阵地的各旅约定,以大红旗一面为标志。炮火在前面开路,红旗随后直冲山顶。只要红旗一插到庙顶,炮兵就立即停止轰击。

在我军的炮火掩护下,第四连副排长杜立海扛着一面红旗冲锋在前。他最先冲到了壶梯山顶大庙前,第一个跃上云梯,想将红旗插在大庙顶上。突然敌人从庙里投来一颗手榴弹打断了云梯,六七个战士牺牲了,杜立海被掀翻在地,腿部受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裤子,又流满了鞋子……

当第二架云梯矗立起来时,杜立海又翻身冲了上去,将红旗竖在窑顶上的大庙顶端。敌军又一次反扑过来,又一颗手榴弹在他身前爆炸……此时此刻,杜立海明白:这面红旗不仅是胜利的象征,它的威力远远超出了其作用范围——它的起、伏、进、止,都会在战士们的心中激起喜、怒、哀、乐的复杂感情。几乎全纵队都在注视着这面红旗,此时,杜立海已身受重伤,但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

硝烟散去,杜立海一摇一晃的捂着流血的肚子——他没有倒下,而是强忍剧痛,异常艰难地挺直身子,再一次将象征胜利的红旗稳稳地插在壶梯山大庙之顶……

漫山遍野顿时传出“胜利了!我们胜利了!”的欢呼声。驻守壶梯山顶的国民党36师28旅第82团残敌放弃抵抗,或缴械投降、或落荒而逃……

天黑了,人们把杜立海抬到卫生队治疗伤病。他昏睡了过去,但说的梦话还是:“冲啊,同志们快捉俘虏!”

后来王震将军亲笔题写“壶梯山歼敌第一功”锦旗相赠。他两次获得“特级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作为代表发言。


彭青云:“战地小老虎”


彭青云,1930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蓬莱镇。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争夺壶梯山的攻坚战中,西北野战军第二纵独四旅某连的彭青云、张有德等6名青年战士,直接插入敌军阵地,他们反复和敌人肉搏、冲杀……

在发现敌人一挺机枪封锁了大片区域,压制了部队前进的步伐时,班长彭青云便悄悄地绕道侧翼,瞅准按稳,猛虎下山般猛扑上去,抢夺正吐着火舌的机枪。滚烫发热的机枪烙伤了他的手指,争夺中右大腿又被烫了好几道火印。但彭青云毫不顾惜,最终将敌射手连同机枪一同拉出掩体,震慑并活捉那名敌射手。其他战友及时赶来,俘虏了掩体里的其他国民党士兵。

王震在望远镜中见此情景,翘起大拇指点赞彭青云为“战地小老虎”。

因为作战果敢勇猛,彭青云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还印发了以彭青云为主人公的“壶梯山战斗英雄”宣传画。

1950年8月,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作为副排长的彭青云同其他135位战友组成进藏先遣连,毅然挺进藏北。经过1年零3天的艰苦进军,克服了高原反应、营养不良、雪盲、严寒、缺药等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后,最终出色完成和平解放西藏阿里的任务,其间先后有63位战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此后,彭青云还参加了中印自卫反击战,因战功卓著,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并当选全国五届人大代表。西藏电视台根据其事迹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血浴昆仑》,后更名为《先遣连》在央视播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壶梯山战役中,西北野战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红色华章。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韩德荣、杜立海等革命先贤外,还涌现出壮烈捐躯的原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某团副团长的李剑、原澄城县政府一科(民政科)科长薛仲舒等500多名烈士,涌现出先后5次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张福祥、获得“特级战斗英雄”“人民功臣”奖章的张富清、“特级战斗英雄”的张飞、“铁骨头战士”魏克明、“人民功臣”的袁明贵,以及被授予“首先胜利”奖旗的独六旅第16团第2营、被授予“英勇善战王震连”的第十六团第2营第5连等一大批舍生忘死、战功卓著的英雄模范。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让我们永远学习英雄、尊崇英雄、铭记英雄、保护英雄,让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最最圈粉的明星、最最闪亮的坐标!


(中共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郭西峰)


@copyright 2017 渭南党史网
电话:0913-2126435 邮箱:weinandstx@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17014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