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宣传 > 史海钩沉 > 正文
机智果敢的指挥者 ——记刘永成烈士
发布时间:2022-12-02 17:26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党建文史教研部 刘秋娥


刘永成(1917.12——1949.7),陕西省合阳县独店乡秦城村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七七事变”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入八路军120师,在淮北地区领导战士们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解放山西、陕西渭北、西安的战斗。1949年扶眉战役时他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3军7师21团副团长。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奏响了人生最壮丽的赞歌。

刘永成同志是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他的牺牲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但他为新中国建立献出了生命,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他朴素刚毅的品质,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

 

抛家弃学投奔革命


刘永成同志少年时代家境较好。家中有良田110多亩,父亲主持着家务,在县城开设有酒坊、醋坊,还开办了“救济医院”。全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比较富裕。

刘永成同志1917年12月29日出生在陕西合阳县城。之后随父母在合阳县城上学。在合阳中学读书期间,刘永成同志积极追求光明,接受马列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受到大哥刘百成的革命思想影响,1936年9月他抛家弃学,投奔革命,参加了红军。一天清晨,他给家里写了一封告别书信并交于老师,让老师等到晚上再转交给他的父亲,自己就跟随着部队出发了。而那位诚实的老师按刘永成的叮嘱晚上将书信送到家中,父亲读了书信才知道他的孩子刘永成已经离开了陕西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刘永成走上了革命道路。

 

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抗日战争时期,他所在的部队先后转战于晋绥抗日前线。经过抗战艰苦岁月的历练,他逐步成长为我军第3纵第2旅第20团第3营第1连指导员,在淮北地区带领战士们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饱经战争风霜,磨炼出了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领导才干,后被提升为第3营政治教导员、营长等职务。

1948年春,刘永成由第20团第1营营长调任第21团政治处副主任。他在20团任政教营长;21团任政治处副主任等职中,对于同志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非常关心爱护。特别爱护战士的体力,注重及时供应物资,保障供给。同过去一样参加部署战役,指挥战斗。他先后参加并指挥了太原战役、永丰战役、西安大会战、扶眉战役等较大规模的战斗。由于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灵活机动,英勇善战,每次战斗都取得辉煌成绩。刘永成不但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而且善于联系群众与同志们打成一片,1948年被第3纵队授予“优秀的指挥员和模范政治工作者”光荣称号。

1948年秋天,在合阳县南蔡庄井溢坡反击战中,由于第3营单线防御较弱,敌人疯狂猛扑,形势十分危急,刘永成从指挥所赶到前沿阵地,机智果断,指挥若定,多次打退了敌人反扑,保证了主力的安全转移。他常说:“我们对敌人应当藐视,但对于每一次具体战斗,却不能粗心大意,必须周密组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有把握消灭敌人”。由于他战斗指导思想的正确,才能细密的组织战斗,并且取得战斗的胜利。

1948年第一野战军曾两次攻打西安都没有成功,第三次攻打西安时,刘永成任第二十团政治处副主任,他在团首长领导下,根据前两次未攻克的经验教训和敌我战术特点以及地形条件、敌我力量对比等情况修订了战斗方案,明确了火力配备部署及任务分工,这样保证了作战的胜利。终于在1949年5月20日胜利攻克西安。这是他不可磨灭的功绩。


“等革命胜利了我就成家”


1949年7月9日,刘永成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师第21团副团长,率领部队追击国民党军队路过合阳县城时,师长张开基和政委梁仁芥把刘永成叫到跟前说:“永成呀,你上中学时就跟着部队走了,已经13年没有回过家,今天中午你带4名警卫员,骑着战马回家看看吧!”刘永成心里非常感激首长对自己的关怀,13年了,他多么想回家看看。他举手敬礼,激动地回答:“谢谢首长!”随后带着4名警卫员飞速赶回秦城村家中。

到家的那天夜晚,看到了久别的家人,心情非常激动,忍不住流下热泪。姊妹们相聚在一起,大姐刘荷香问:“永成呀!你在部队上当的啥官?”

刘永成回答道:“我啥也没当,就是一个步兵、跑(追击国民党军)兵!”

大姐又关切地问:“永成呀!,你已是30多岁的人了,赶紧成个家吧!”

刘永成笑着说:“不急,等革命胜利了,全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我就成家,你们不要为我操心!”

回家的那天深夜,刘永成睡一会觉就跑出去给马添加一次饲料。

警卫员们说:“刘团长,你累了一整天,赶快休息吧,我们能把马喂好!”

大姐刘荷香也说:“永成呀!你安心睡上一会儿,让跟你来的兵(警卫员)去喂马吧!”

刘永成笑着说:“娃娃们瞌睡多,让他们睡去吧,还是我来喂马!今晚马得喂饱,明天还要靠它们追赶部队呢!”

第二天一早,虽然依依难舍,但他知道前线战事紧张,必须立即归队,他吃了一碗母亲做的饭就匆匆离家。只是让家里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英勇作战血染扶眉


扶眉战役是彭德怀司令员和习仲勋政委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转入全面进攻时,以相对优势的兵力,采取“牵马打胡、先胡后马”,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以陕西扶风、眉县为中心,在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兰公路,南达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和青宁“二马”(马步芳、马冯逵)部队进行的进攻战役。此战役于1949年7月10日,向胡宗南主力部队发动猛烈进攻,于14日晚上结束,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共44060人。解放了眉县、扶风、岐山、宝鸡等9座县城。给胡宗南集团以致命打击,使西北国民党军完全丧失了战役进攻能力。在这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伤亡4701人,其中壮烈牺牲3000余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壮志、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豪迈悲壮的胜利凯歌,描绘了一幅幅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刘永成就是扶眉战役中涌现出来战斗英雄。

扶眉战役打响后,刘永成所在的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担负着大决战的穿插任务。1949年7月10日晚,第4军第10师从礼泉出发,一夜急行军70公里,奇袭并占领了罗局镇和益店镇,切断了敌人西逃的退路。2兵团主力于11日4时进至益店镇和青化镇,由北向南快速迂回到敌第38军、65军和第119军侧后。随之,第3军、6军由青化镇东西线向南攻击,经10余小时恶战,第3军第9师攻克扶风,第7师向敌第38军第55师所在岐山县青化镇南武家村毛家庄组方向进攻。时任第7师第21团副团长的刘永成,带领第2营向敌第55师右侧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刘永成身先士卒,带头向敌群冲锋,经过反复拼搏,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终于将敌人压缩于午井镇以南渭河滩上。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敌人溃不成军,仓皇逃窜。就在刘永成副团长带领部队在南武家村追歼逃敌,在毛家庄组的阵地上,一颗子弹射来,他的躯体摇晃了一下便倒在地上,为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不朽的丰碑


自古少年出英雄。年少时,刘永成虽然生活家庭富裕,但他志向高远,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了救国救民,19岁的他遍抛家弃学,加入到救亡图存,拯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洪流之中。在13年的革命生涯中,他驰骋疆场,转战南北,冒着枪林弹雨,为党的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革命大熔炉的千锤百炼,由一个农家子弟到一名普通战士,又锻炼成长为我军优秀的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副团长等职。1949年7月12日,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场扶眉战役中追歼胡宗南残部时,为新中国的建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是1952年时,也就是烈士牺牲三周年之际,他的父亲刘哲卿亲笔写的感想:

烈士革命十三载,艰苦作战百余场;

位列三军副团长,扶眉战役阵中亡;

抛弃全家老和少,为国杀敌保家乡;

逝世于今已三年,青史留名有荣光。

这既是对儿子革命生涯的概括,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

70多年过去了,岁月荏苒,时光流逝。我们不能还原历史,但我们有责任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人民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的: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西北战场上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3000余名战斗英雄,刘永成只是他们中间的一位。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志存高远、胸怀家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忧国忧民,矢志不渝,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赤子情怀;信仰坚定、百折不挠、敢于牺牲的革命品格是革命先辈们的集体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根据史料显示,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他们有的只留下了姓名,却没有记载他们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参加革命的时间、牺牲时间、地点和部队番号及英雄事迹。在扶眉战役中,还有许多有姓而无名的英雄们:李同志、杨同志、刘同志、魏同志、赵同志、王同志、白同志、张同志、任同志、谭同志、胡同志、雷同志……以及无姓无名的战士们倒在敌人的枪口下,成为无名烈士的不计其数。

扶眉战役结束后,据统计:解放军指战员伤亡4701名,其中壮烈牺牲3000余名,但实际记载有名有姓,有姓无名的才2000余名。

当时,战地记者有这么一段报道:“在战斗中,战士们像猛虎一般冲向敌阵。一位还穿着国民党军装的新投诚过来的战士冲在最前面,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部,鲜血顺着脸颊直流,他撕下衣服,包扎好伤口,向前冲了几步,觉得眼前直冒金星,头颅疼痛得厉害,一个踉跄倒在地上。这时,他看见连党支部书记和副班长都冲了上来,便断断续续地说: ‘我……叫……宋志超,家在四川省,流……流血……为的是人民,虽……死也……光荣。同志们……好……好……好……打……呀!’ 声音越来越微弱,话还没说完就牺牲了。”

先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出一首首时代的赞歌,奏响了一支支青春的乐章,描绘了一幅幅壮丽多彩的人生画卷。他们的品格比岁月更久,他们的精神比秦岭山脉更重,他们的英名永载史册,光照人间。



注释:①根据刘永成烈士之妹及后代王秦安的口述和提供史料编写。

②参考侯省彦老师主编的《不朽的丰碑》《军魂永存》相关资料整理。



@copyright 2017 渭南党史网
电话:0913-2126435 邮箱:weinandstx@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17014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