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张留文
7月18日至19日,市委党史研究室赴汉中市就党史征集编撰、党史宣传教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机关管理等工作进行学习考察,先后参观了勉县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汉中党史馆在建项目、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何挺颖烈士故居,听取了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介绍。学习考察过程虽短,但启示颇多,为推进渭南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汉中市党史工作的主要做法
汉中是陕南党组织的发源地,川陕、鄂豫陕两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抗战的后方重镇,解放大西南的重要通道,也是“三线”建设、南水北调等国家战略实施重地。近年来,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以“用足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传承红色基因”为统揽,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一是思路清晰。提出并实施了以“党史研究为主,党史资料征编、宣传教育、庆祝纪念、革命遗址保护统筹推进”的“一主四翼”发展思路。在突出党史研究、提升资政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单点突破,下大力气一年解决一个重点问题,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了汉中党史事业高质量发展。如,把党史编撰纳入全市“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实施党史著作精品工程,创作出以党史基本著作为主、党史专著为辅的系列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党史文化产品的需求。率先在全省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汉中历史》(第二卷),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再比如,实施编写一批精品教材、培养一批宣教人才、构建一批平台机制、创建一批教育基地、开展一批纪念活动等“五个一批”工程,统筹解决教材、师资、平台、场地和策划问题,推动党史宣教落地做实。今年,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两大主题,举办了中国共产党汉中历史图片展、组织开展了“百年百场”党史大宣讲和党史知识竞赛。
二是措施得力。按照提出来、展出来、用起来的思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形成了“党史研究室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县区抓好落实”机制,探索出“革命旧址+干部培训+青少年研学+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路子,推动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运用工作跃上新台阶。通过市发改委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组织部争取党费补助90万元,加上各县区配套资金,保障了全市重要革命旧址维修布展经费投入。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积极与文旅部门携手开发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红、古、绿”的融合,推动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作风优良。紧盯建设党史馆这项党史部门的新职责,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发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大力争取市委的支持,牵头负责了西北地区首家贯通百年的汉中党史陈列馆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汉中新地标建筑天汉楼一层处,总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布展概算投资4000多万元,包括六个展厅。其中,主展厅分为“星火燎原、开辟新天地”“探索前进、跨入新纪元”“改革开放、展开新画卷”“追赶超越、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基础装修正在施工,陈列大纲已通过省委党史研究室评审,正在布展之中,明年可投用。
四是队伍一流。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制15人,设3个科室和1个下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一正两副,研究生学历干部7人。11个县区委党史研究室与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2015年以来,共选拔任用中层领导3人,向市委推荐并获任用副主任2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办党史学堂、支持在职深造、制定党史干部行为守则、推行三误登记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做法,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打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一流专业化干部队伍,干部敬业爱岗、拼命工作的态度和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五是成绩显著。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2015年、2017年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6年被省人社厅、省委党史研究室表彰为“全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在全省党史系统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五年多来,多个单项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用足用好红色资源 弘扬传承红色基因》的文章在2021年6月17日的《陕西工作交流》发表。
二、学习考察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党委领导只有把党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党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党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才能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史工作机制。汉中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年研究党史工作,充分保障党史部门工作条件和经费,关心党史部门干部成长,及时选拔使用优秀党史干部。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和图书资料、档案建设,配备必要工作设备和器材,为实现办公信息化、自动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队伍齐整是关键。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了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以勇立潮头唱大风的气概,充分扮演了善于管理的领导者和肯钻研的工作者的角色。作为党史干部必须坚守“党史姓党”根本原则,发扬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全面提升能力,做到“提笔能写、开口能说、遇事能办”,形成党史为党、风清气正的可喜局面。
(三)争创一流是命脉。敢不敢、能不能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是体现一个部门价值所在。要像汉中市那样,争创一流就必须提高工作标准、工作水平,就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征研、宣教、党史馆建设等各项工作,就必须让永远争第一的目标在全体人员中生根开花。
(四)建章立制是保障。靠制度管人则人服,用制度管事则事兴。必须把建章立制作为提高工作效能的根本来抓,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重考核,严管理。要下势把规章制度落实,关键是领导要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做到奖惩有方、激励有效。
三、高质量做好渭南党史工作的思考
看汉中,思渭南,我们怎么办?关键是外学汉中,内练本领,认真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把渭南丰富的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高质量做好渭南党史工作。
(一)确定发展目标。古人云:“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于下”。发展目标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实际,必须以“四抓四促”为载体,即抓队伍,促工作能力增强;抓规范,促工作落实有效;抓创新,促工作水平提高;抓作风,促单位形象改观,精心实施好“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确立“政治建室、编研立室、人才强室、创新兴室、从严治室”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干部大力发扬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的良好作风,守正创新,善作善成。经过2年左右努力,使渭南党史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打造成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的部门,实现小部门要有大作为。
(二)扭住工作重点。有重点才能有突破。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即“以党史资料征编和党史研究为根本点,全面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党史重要节点纪念、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把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撰写等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渭南在红色资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有渭华起义、习仲勋故居、西北野战军在渭南等。围绕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应当从细小处入手,从宏观上把握,做到政治性、史料性、准确性强。市委党史研究室将制定史料征集实施方案,开展史料征集工作,做好“脱贫攻坚”口述史采访、编写工作。制定专题年度研究计划,重点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新理论新成就等内容,有序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当前,把《中国共产党渭南历史》(第二卷)《习仲勋与渭南》两本书作为重点,精心打磨,使之能尽快出版发行;按照把渭南建设成华夏山水文脉汇聚地的目标,与文旅部门共同编写《渭南红色资源旅游指南》一书;深化渭华起义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做好渭华起义纪念馆布展陈列大纲的指导和完善工作,将渭南红色资源串珠成链、编织成网;出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秦建设地标》(渭南卷);协同做好两部文献纪录片拍摄播放工作,争取《东渡!东渡!》今年10月在央视播放,年底完成《挺进关中》拍摄制作工作,使渭南红色资源火起来、活起来、红起来。
(三)打造靓丽品牌。渭南党史展览馆是教育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的重要展馆。今年,市委党史研究室将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做好渭南党史展览馆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向市委汇报,争取多方支持,力争明年初项目立项、建设。用2年左右时间,举全市之力,努力使渭南党史馆成为在西北知名、陕西富有特色的红色展馆。同时,重视“新”在研究中的支配地位,在党史工作开展过程中重视创新发展,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实物和口碑资料的征集,结合现实,分清主次,抓住历史主线,深挖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把有深度的故事讲得有温度、接地气,突出地方特色。针对青年人对参与、沉浸、互动等学习方式的偏好,提高运用新媒体自媒体能力,推动党史研究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亮丽品牌。
(四)规范运行机制。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当前存在乱、散、懒问题,除加强教育引导外,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制度建设方面将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注重制度的系统性和操作性,使所建立的制度真正管用。今年内,力争把各项规章制度都建立起来。明年初,把制度汇编成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真正有章可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让每个同志认真学习制度、模范执行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必须按照制度问责追责。通过建立制度、落实制度,使干部有强烈的制度意识、规矩意识,形成工作靠制度指示、落实靠制度保障、创优靠制度推进的良好氛围。
(五)形成强大合力。在向市委多汇报多请示,争取市委领导对党史工作的大力支持的同时,针对党史研究室人员少特别是缺乏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干部的问题,扎实开展大培训提能力活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把党史干部队伍培养成政治坚定,作风精良,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一专多能的干事队伍。同时,采取聘请党史特邀研究员、成立党史研究学会、市与县(市、区)联合等方式,聚众人之智、众人之力,共同搞好研究工作。加强党史系统的上下联动合作交流,以共同开展大项目和跨区域课题研究为牵引,促进党史资源的统筹整合。加强同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文旅、博物馆、军队等系统的联系与横向合作,共同攻关重大研究课题,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党史工作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从而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形成全方位关注支持党史发展的可喜局面。